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执法公正 纪律严明

教育教学

【周末理论大讲堂】思政部组织教师学习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第五讲

来源: 日期:2019-05-19 浏览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周末理论大讲堂”活动。5月17日下午15时,思政部党支部组织全体在家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在线观看和学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第五讲。

http://104.4.237.247/__local/2/89/FB/D9F5D9F52F7202BCFAE0F2C316A_6C66DCF5_829D.jpg

第五讲的主题为“《共产党宣言》及其当代启示”本次“周末理论大讲堂”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王学东教授主讲。王教授从“写作背景”、“基本内容”、“传播情况”、“重大贡献和现实意义”四个方面对《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

首先,王教授介绍了《宣言》的写作背景。《宣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其次,王教授对《宣言》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解读。《宣言》包括一个引言和四章。此外,马克思、恩格斯为《宣言》写的七篇序言实际上已经成为《宣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宣言》基本精神的进一步阐释、丰富和发展。

之后,王教授介绍了《宣言》的传播情况。《宣言》于1848年2月在伦敦以德文出版,当年就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从1899年起《宣言》开始在中国传播,《宣言》中文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最后,王教授阐释了《宣言》的重大贡献和现实意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这部渗透革命精神、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划时代作用的著作,至今仍然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思政部教师们观看“周末大讲堂”网络直播后,展开了进一步研讨,将“周末大讲堂”学习引向深入。冯悦老师表示,通过本次讲座让她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内容实质有了更加深层次的感悟和了解,也让她对如何做好思政课教师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与定位。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老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作为思政课教师除了要向着总书记提出的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要求不断靠近,更要强调“不忘初心”,始终明确自己的定位——思政课教师必须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己任。

张艳红老师表示,王教授总结了《宣言》的五条当代启示,这让她对《宣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更应在读书的岁月里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真正做到信马、学马、研马、用马,要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严格要求自己,守正明道,修业治学,并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维,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求”,不断提升自己。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党支部

2019年5月18日

热点新闻

学院领导讲授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